
当前,一场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智慧盛宴”即将登陆——作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主体活动之一的“生命科学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将于11月15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启幕,而作为重庆市唯一生物医药重点关键产业园的重庆国际生物城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与独特的人才生态,再度成为行业目光的焦点。
\n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集聚130余个项目、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几年前还是以服装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从“无中生有”到“全市领跑”,巴南是如何完成这一转身的?
\n
精准定位
\n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
\n2012年,我国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多数西部地区一样,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分布零散、体量偏小。然而,敏锐的巴南区“嗅”到了生物医药产业在21世纪的广阔前景,通过大胆规划,让位于木洞的沿江开发区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
\n但是,对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发展经验的沿江开发区来说,发展传统产业不难,发展新兴产业却是难上加难。直到2015年,该园区才入驻了几家零散的化学药企业。
\n由于巴南木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当时有粮食加工、汽车配套等企业想入驻。曾有一家非生物医药企业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生产线,预计年创近5亿元经济效益,但因不符合产业定位与环境管控要求,园区果断将其推荐至其他区域。
\n“与其四处铺摊子,不如沉下心培育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巴南区委、区政府认为,招商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招到好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此之前绝不轻易开发。
\n
正因为保持定力,巴南生物医药产业才等来了转机。2016年,重庆国际生物城跻身重庆市医药产业集聚区,2018年启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2019年9月,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2021年市级量身定制“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打造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n至此,巴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承担起助推全市支柱产业迭代升级的使命,开始谱写巴南产业转型和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n创新突围
\n全链生态催生成果爆发
\n在全国各地都紧盯生物医药这块“大蛋糕”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张“生物医药”牌,培育巴南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成为巴南区全区上下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
\n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重庆国际生物城深谙此道,打造出强大的人才“磁场”。2020年,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入驻园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为代表的“雁阵型”人才集群在此扎根。2024年,建成全国首个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打通形成从启动、孵化到试验、转化的全周期服务链条。
\n
在此基础上,园区构建起“1院5中心10平台”的创新体系:国内领先的疫苗、抗体、胰岛素研发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等相继投用,从基础研究到中试生产再到产业化,搭建起“全链条创新平台”,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撑。
\n平台的完善直接激发了人才创造力。如今,重庆国际生物城已逐步构建起“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聚集起以智翔金泰、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等国内“头部”企业为龙头的130余个项目,产业聚集度、项目数量和质量全市领先。
\n2024年,智翔金泰研发生产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正式获批上市,实现重庆1类创新药上市“零的突破”。目前,园区在研创新药物56个、进入临床22个、三期临床7个,在研抗体药物、胰岛素等大量前沿重磅产品,引领重庆在高端生物药领域加快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n
体系保障
\n从“硬核实力”到“软硬兼备”
\n生物医药研发领域一直流传着3个“10”的说法,即10年周期、10亿美元投入、10%的成功率。
\n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注册审批、生产等,生物制药环节多、周期长。为降低企业风险、加快新品上市,重庆国际生物城着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n面对企业产品临近上市的申报环节,园区通过市区联动,迅速组建“陪跑”专班,围绕申报要求、申报路径和流程要点等,深度介入、全程“陪跑”,打通“最后一公里”堵点,助推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较常规审批时间缩短120余天获批上市。
\n
针对生物医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特性,巴南区还出资10亿元成立生物医药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基金管理人,加大对潜力赛道项目等的资金支持。针对基金已投资项目,与银行合作开发“投联贷”等专项产品,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
\n现在,园区已建立了从招商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机制,与多部门共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产品申报咨询、专利交易等服务,累计代办事项600余件,办结申办事项205件,拍卖成交专利292项、金额超9000万元。
\n如今的重庆国际生物城,正朝着聚集企业超200家、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的新目标迈进。在未来的生物医药赛道上,这片热土必将续写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发展传奇。
\n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张一诺 通讯员 袁启芳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
汇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